新闻动态

咨询电话

当前位置:华体会手机登入 > 新闻动态 >

为什么很多父母挤破头都让孩子进编制,原因其实很现实

文章出处:未知 人气:51 发表时间:2024-11-18 18:48

近年来,考编热持续升温,有些地方出现“考编小组”,成员相互鼓励、共享信息,一心想进入体制内。但也有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对考编不屑一顾,即便父母苦心劝说也不为所动。这不禁让人思考,孩子考编是自身理想还是父母执念?其实,根源很大程度在父母。

图片

古代社会阶层分明,体制内者地位高。很多观念扎根于民族文化基因,我们从先辈处传承的不仅是血脉,还有思维和生活观念。《论语·子路》就有相关记载,封建王朝中官员等体制内人员处于上层,有独特阶层体系。如九品中正制下,门第决定能否进入体制高层,且地位在家族内有延续性。科举兴起后,寒门学子视其为进入体制的希望,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。《聊斋志异》中《王子安》描绘的书生对科举成功的狂热追求,可见一斑。

这种现象国外也有。德国音乐家巴赫出身音乐世家,家族长辈希望后代在宫廷或教会等体制性音乐机构任职。巴赫接受严格训练后成为大师为宫廷服务,当时这意味着稳定生活和高地位,欧洲贵族阶层和体制内文化艺术职位联系紧密,人们向往这种身份。而且,父母希望孩子配偶也在体制内的观念至今仍存在,古代官宦家庭子女多政治联姻,双方都来自体制内家族,可见父母希望孩子进体制内有历史文化根源。

在现代社会,父母热衷孩子进体制内有以下原因。第一,父母渴望稳定,源于漂泊生活。当代父母多是 60、70、80 后,很多来自农村、小镇。为生计背井离乡打工,十分艰辛。比如我高中毕业后在长三角工厂工作,为改善条件辗转不同城市。同龄人也多从县城流向城市,工作不稳定、收入低,所以父母渴望孩子稳定,常说“不想让孩子吃苦”。

父母因自身局限眼界受限。他们多是普通劳动者出身,长期处于底层。打工生涯让他们形成保守心态,害怕投资失败,只求安稳。工作中抱着“按酬付劳”想法,受委屈也忍受。他们没体验过财富自由,很少接触高层次人群,视野狭窄。正如巴菲特所说,因不知自己在做什么而害怕风险,父母缺乏突破和创新意识,将体制内视为最佳选择,却不承认这也是“打工”。

父母受从众心理影响。周围人都想让孩子进体制内,若自己孩子没进,父母会没面子;若进了则无比荣耀。过去乡村,孩子在政府部门工作,全村都会祝贺。父母还认为和体制内人交往就是有“关系”,忽略现代社会更重公平竞争和个人能力。

在现代社会,体制内不是年轻人唯一出路。某社交平台有年轻人倾诉,硕士毕业在体制内工作几年,收入一般且城市生活成本高,不喜欢体制内氛围,感觉束缚发展,而同学在新兴行业发展好、收入高。每次和父母提辞职都激烈争吵,面临孝顺和前途的两难。还有年轻女孩为满足父母考到离家远的基层单位,夫妻分居、工作不顺、过得不开心,父母还不让辞职。

父母需与时俱进,用发展眼光看待孩子未来。首先,社会地位是相对的,如今年轻人合法奋斗赚钱就是在向美好生活迈进,都应受尊重。其次,年轻人还有兴趣、理想和情感需求等,从事热爱的工作才能实现自我价值。各行各业都有成功机会,父母不应将孩子局限于体制内,而要鼓励他们追求梦想,智慧的父母应助力孩子飞向自己的天空,而非强推他们进体制内。

下一篇:没有了 上一篇:没有了

返回顶部